2012-12-18

多用于祈福纳祥的玉人

多用于祈福纳祥的玉人


  人类本身一直是中国传统玉雕的重要题材,人物类玉雕作品虽然数量较少,但它最能体现中国的造型艺术和雕刻艺术,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吉祥文化内涵.无论是讨人喜欢的童子、开怀大笑的弥勒还是代表长寿的老寿星、象征智慧的姜太公,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福纳祥的精神诉求,至今仍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解读历代玉雕人像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四川大溪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人物面孔形玉雕饰,距今已有六千多年.随后的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遗址都或多或少地发现了人物雕刻品.新石器时代的玉人造型简洁,以简单的线条概括人的基本特征,晚期的玉人均琢出服饰,能够反映出当时人的精神面貌.这些远古时代的玉人多用于祭祀,是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和宗教信仰的产物.

  红山人崇拜祖先雕刻玉人

  在红山文化玉器中,玉人和人面形玉饰屡见不鲜,无论是大腹便便的孕妇,还是威武雄壮的武士,都雕刻得栩栩如生,各具特色.早期主要是女性形象,玉人胸前的乳房和肥大的臂部以及因怀孕而隆起的腹部,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生殖力的崇拜.到了红山文化后期,玉人中开始出现男性形象,甚至出现了一男一女的形象,表明当时的社会形态已由母系社会的群婚制向父系社会的对偶婚过渡.祖先崇拜也由对单一的女性祖先的崇拜发展到对男女祖先的共同崇拜.

  除了表现普通人的玉人外,红山文化玉雕人像中还有表现巫师形象的玉神人和人面玉饰.玉神人头上通常都有两只角,有的甚至有四只角.玉面饰中也有一类是头上有角的,其中有些面目狰狞颇像巫师驱鬼时所戴的面具.古代先民相信有鬼神存在,经常举行驱鬼仪式.据专家考证,曾广泛流行于我国东北地区原始部落中的萨满教,其巫师在举行驱鬼仪式时头上所戴的部分面具也是有角的.

  良渚文化也有玉神人

  红山先民相信玉能通神,他们认为用玉制成头上有角的巫师形象或人面玉饰也具有驱鬼降魔的寓意和作用,因而把这些玉神人和人面玉饰当作护身符佩戴在身上.这种佩玉辟邪的习俗应该在红山文化以前就存在,并在此后的中国社会广为流传.但其后的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出土的玉人并不多,良渚玉人目前仅见江苏高淳朝墩遗址出土的一件,此玉人头上戴一顶大帽子,宽脸高鼻,应该也属于玉神人一类的玉器.

  商代玉器艺术品以人物雕刻品技艺最为高超,商代玉人在制作工艺及艺术表现力上都比新石器时代大有进步.商人特别崇拜鬼神,祭祀活动频繁,制作了大量玉人用于祭祀.商代玉人多呈跪坐严肃状,脸部较瘦,多为尖下巴,薄嘴唇的猴面形,眼部多为“臣”字形,并有与神兽合体雕琢的作品.

  商代玉人风格粗犷

  商代玉人通常琢有服饰,琢有卷云纹、几何纹等,线条分剔地阳起线纹和阴线纹两种,线条不太流畅,以平直线居多,整体呈粗犷、简率的风格.妇好墓出土玉器中有一件跪坐玉人雕像特别引人注目,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玉雕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这件玉人神态倨傲,衣着华丽,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妇好本人的雕像.

  西周玉人出土数量不多,有向小型化发展的趋势,造型以片状居多,也有站立的正面男女像,也有结合鸟兽纹雕琢的.这个时期的玉人造型呆板,多琢出服装,雕刻手法以阴线纹为主.

  春秋玉人又变成以圆雕为主,注重对人物造型的雕琢,人物表情富于变化,身上多饰有凸起卷云纹、阴线纹等.人物的雕琢风格趋向饱满、丰润,线条流畅,抛光效果好,器形一般大于西周玉人.春秋玉人形态多以跪坐状为主,显然是与当时重礼仪、祭祀的社会风气有关.

  战国秦汉玉人形象生动

  战国、秦汉时期的玉人品种繁多,风格各异,人物造型一改春秋以前那种拘谨、古板之态,而呈现出开放、自由、洒脱、优美多变的新形象,同时也较注重对人物服饰和表情的刻画.玉人品种有侍立男女俑像、各种职业人物俑像、成组乐人、祭祀人、舞蹈人等众多品类.人的姿势自由奔放、变化多端,人物表情更加生动、传神,服饰更加写实、具体,纹饰更加自然、华丽.尤其是长袖飘飘的舞人极具动态美,与侍俑的静态美相映成趣.显然,战国、秦汉时期的玉人在用途上与以往各时期有所不同,题材也更加广泛,虽然很多玉人仍用于礼仪、祭祀和陪葬,但更多的是用于佩戴和陈设,而且艺术价值更高.

  如战国时期片状的玉舞人多有穿孔,便于佩系,人物挥舞长袖,或站或蹲,极富动感,而且玉人多由和田白玉制成,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祭祀人通常为四人一组,人物分跪坐、站立两种,分别持璧、璜、圭、琮等礼器,神态庄严肃穆,体现了祭祀者严肃、恭敬的态度.




来源:新浪收藏


TAG:多用于祈福纳祥的玉人 翡翠 翡翠手镯 中国翡翠网 翡翠新闻

毛关福:转型创新的雕塑大师

毛关福:转型创新的雕塑大师


  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毛关福,涉足黄杨木雕、紫砂、青铜雕塑等多个艺术领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黄杨木雕的代表性传承人.作品既有西洋美术深厚的功底,又有娴熟的中国传统艺术的技法.

  能否谈谈你从艺多年的经历?

  我从艺至今近50年,涉足黄杨木雕、紫砂等多个艺术门类创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黄杨木雕代表性传承人.1965年我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木雕班,毕业后便在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黄杨木雕.当时主要研究黄杨木雕的各种表现手法,在主题选择上逐渐开始尝试有别于传统风格,不再是对各种古代人物、事件的刻画,而是着重表现时代性,题材多为工农兵生活,配合当时的形势起到一定的艺术教育作用.

  1988年我开始转型进入雕塑领域,通过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两年的学习,将早先实际雕刻中的经验,与理论知识结合,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也正是这次进修,让我在进入上海遗珠阁紫砂厂后游刃有余,开启了事业的新起点.我的紫沙雕塑《伏虎罗汉》、《关公》、《达摩》等多次在台湾地区的《壶中天地》、《紫玉金沙》杂志上发表.作品紫砂《黑旋风》、《老子出关》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雕塑卷》.有台湾地区的收藏家称我为“毛关公”,来表达对我“关公”主题作品的欣赏.

  谈谈你在雕塑上的风格?

  我的紫砂雕塑作品,形成了“海派”紫砂的独特风格.作品最大的艺术特点,是能在动态中塑造人物形象,在动态中揭示人物的个性,在动态中画龙点睛般地激活作品的内涵,及作者想表达的意图.所以业界称赞我的作品生动传神,作品形象个个能“活”起来,与品赏者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默默交流,灵犀互通,神形俱佳.

  在创作人物时,会事先深入了解该人物的性格、经历.不仅追求形似,还要达到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神形合一.紫砂雕塑《黑旋风》就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品中李逵手握双斧,正迈开双脚,坦露胸膊,饱满有劲的筋肌增添了他千钧蛮力,他似乎是咆哮着杀向敌阵,梁山英雄的气概充分体现在李逵披荆斩棘的动态之中.

  你的作品想要表达给人们什么情感?

  我始终在思考如何摆脱工艺美术缺乏创新的枷锁,对于行业中借鉴、复制的主旋律,求新求变反而让我倍感孤独.所以,我为作品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传统雕刻美感的同时,表达更多现代的元素,让艺术凌驾于雕塑本身.

  从黄杨木雕转型艺术雕塑领域后,我在艺术上的追求可谓是只增不减.创作题材也愈加广泛,对于民俗题材更是偏爱有加.我创作了一系列以儿童游戏为主题的雕塑,例如《扳手腕》、《斗鸡》、《比力气》等作品,均反应了我自身对儿时游戏的怀念和上海老式里弄里浓浓的怀旧味道.看现在的孩子们背负着学习的重担,游戏的时间所剩无几,我感到非常的心痛,老上海童年的游戏渐渐消失的同时也是孩子们童年的支离破碎.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给家长们一种启迪,给孩子们留下游戏的空间,让他们享受童年的快乐.




来源:新浪收藏


TAG:毛关福:转型创新的雕塑大师 翡翠 翡翠手镯 中国翡翠网 翡翠新闻

山东民间玉器收藏走热

山东民间玉器收藏走热


  中新网济南12月17日电 (记者 孔凡元)“山东民间玉器收藏者多,并呈现出明显的‘走热’态势,对于鉴定和收藏,此间民众趋之若鹜,但大众收藏的藏品普遍价值不高.一般的收藏虽然有些老品,但普遍档次不高,属于民间一般收藏,精品甚少.”文化部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会长侯彦成17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由文化部中国玉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书香・玉韵・君子风――― 中国古玉精品展”12月8日至28日在山东省图书馆举办.连日来,来自山东各地的民众怀抱收藏玉器珍品,排着长队等待专家给予鉴定.

  侯彦成说,在他在此间做鉴定的几天时间内,只有少数藏品让他感到惊喜,如辽金时期的炉鼎等就很有收藏价值.

  侯彦成认为,玉的收藏,心态最重要,收藏“玉”,不要仅仅局限于其本身价值,更应关注玉器背后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在他看来,“和”是玉文化的本质,“玉”是美好、和谐、仁爱的象征.“大象无形”、“老子出关”等玉器精品,每一件玉器都是在弘扬一种文化,寄托一种情感,表达一种思想.

  侯彦成认为,收藏者切记对着书本中玉器的造型购买玉器,要请教专家或行家收藏者,要多走进博物馆,尤其是多深入了解科学考古出土的玉器文物.真正提高眼界,减少盲目性,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低风险的收藏玉器.

  记者从鉴定现场看到,众多民众对古玩玉器有着很高的热情.民众纷纷带着自己的藏品,期待专家给自己一个“鉴定”.赶来参加此次古玉鉴定的泰安藏家王有才说,他收藏了一个汉代的“玉镯”,是祖传的,特意赶来让专家鉴定,专家鉴定是真的,很高兴.下一步会考虑购买一些玉器收藏.

  文化部中国玉文化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新生表示,文物大省山东各地有众多古玩市场,但高端玉器市场非常罕见.大多数是鱼目混珠的小摊贩集市,他指出,山东玉器市场需要进一步规范,筹建合法权威的专业性鉴定机构,探索一条玉文化的市场之路和投资之路.




来源:新浪收藏


TAG:山东民间玉器收藏走热 翡翠 翡翠手镯 中国翡翠网 翡翠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