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大欢喜》(田黄石雕)林霖。 《寿山石套章》郭祥麒。 《春溪即景》(田黄)石卿。 “一两田黄三两金。”清代的这种说法到了今天已经过时,因为现在一两田黄(寿山田黄)远远不止“三两金”——上乘田黄每克动辄达五六万元,甚至更高。田黄近10年来的身价狂飙,让另外一种有着悠久文化底蕴的“疯狂石头”——和田玉都望尘莫及。于是,问题就来了:什么原因让田黄如此疯狂?田黄价格暴涨是否为不正常的市场炒作?如果不是炒作,那么藏家高价位买入的田黄是否还有升值空间?下面,我们就来听听相关专家的说法。
专题文、图/吴聿立
林霖(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柔而易攻翡翠难敌
用“物以稀为贵”来解释当今田黄“天价”的原因最为合适。田黄在寿山石品种中属于稀缺的珍贵品种,加上近几年来政府先后出台了种种政策,对寿山石以及田黄的资源进行保护,使得市面上的田黄越来越稀缺。另外,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火爆,也让寿山石市场活跃起来,而作为其珍贵品种的田黄的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了。目前,就一级市场的成交量来看,田黄仅次于白玉和翡翠,但由于总存量远远小于前两者,所以市场热度要高得多,换手率也频繁得多,价格一路走高。
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尊贵并具有神秘色彩,为皇室与宗教专用。田黄,是寿山石中的珍品,具备细、洁、润、腻、温、凝之印石“六德”,明、清两朝均被当作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的玺印及艺术摆件,为皇家和显贵专宠,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最为钟爱田黄,而末代皇帝溥仪捐献给国家的“乾隆田黄三连章”的曲折故事,更是让田黄名闻天下,身价剧增。在“四大国石”(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昌化鸡血石和内蒙古巴林石)中,唯有田黄具有如此的待遇,故称之为“石中之王”,被民间奉为“石帝”。
从雕刻艺术的角度讲,田黄之与和田玉和翡翠,后两者颜色单一、纹理较粗、色泽不够温和。而田黄的色泽以纯黄为主,亦有少数呈红、白、黑等色调,色泽往往外浓而向内渐淡,表层常裹淡黄或灰、黑色石皮,间有红色格纹。寿山石雕艺术有着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泽,雕刻出造型和色泽相适应的作品。田黄石雕也不例外。同时,田黄柔而易攻的特性,为雕刻家提供了更多发挥的空间,这是硬度较高的和田玉和翡翠所不可比拟的。有人说,云南龙陵的“黄龙玉”无论刻章还是做摆件都优于田黄。这种说法我不赞同。其实,“黄龙玉”是玉雕行业中的一种新兴玉石,其色泽、外皮跟田黄有些相像,但是“黄龙玉”比田黄硬度(摩氏硬度为2.5)高,其摩氏硬度达到6.5~7。因此,从雕刻的难易程度来看,不论刻章还是雕刻成摆件,“黄龙玉”都难敌田黄。另外,从色泽、肌理、温润度、细腻感等方面衡量,“黄龙玉”与田黄也有一定的差距。目前,“黄龙玉”最大的短板就是现世时间太短,文化底蕴不足——这一点和田黄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田黄比“黄龙玉”更受宝玉石爱好者的欢迎。
在我看来,不仅是田黄,整个寿山石市场今后都有较大的升值空间。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国人的文化品位不断提升。从目前的情况和发展趋势来看,寿山石的总体价格肯定也是向上走的,只是涨势由前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转为有序、理性地持续增长,而不同层次、不同品质的寿山石的涨幅也有所区别——越是高端的精品涨势越强,因为高端品质的寿山石资源稀缺,商家只要卖出去,就很难补充货源,卖一块少一块。随着未来收藏队伍的扩大,高端寿山石将出现缺货的迹象。其中,质地上乘、工艺精湛、名家名作的田黄更是具备很大的升值空间。
陈汶俤(中华百年老字号青芝田第24代传人)
好石难求升价难挡
2000年到2005年,田黄的价格平稳增长。从2006年起,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田黄的价格年年都在攀升。现如今,好的寿山田黄每克已经达到了两万元,这相对于前几年每克2000~5000元的价格已是翻几番了;一块完整的寿山田黄雕件,如果质优色纯,又出自名家之手,基本每克达到了5万,甚至更高的价位。尽管如此,田黄的价格仍有上升的空间,因为好石难求。
田黄的价格为何这么高呢?原因有很多,但产量稀少、好石难觅是其主要原因。田黄在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是寿山石中的珍品,产量本来就极低,而且经过数百年的不断挖掘,到目前为止,已挖掘殆尽。历代挖掘的田黄能流传至今的,无论质地好坏都已成为稀世珍品。同时,优质的田黄基本都在收藏家手中,极少流传于市面,故田黄极品价格长久不下且不断上扬。其次,田黄价格高涨也和市场某些过度包装和炒作有关,我们不得不承认其中存在些泡沫,因为田黄在收购市场上很难买到原石,许多藏家如果得一块田黄,都视之为“宝物”;或者自己喜欢,不舍得卖的,于是往高里喊价的情况就出现了。
田黄当今价格高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人开始采集,到了明清两代,田黄更是盛名于世,许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竞相收集。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的“三连章”,被乾隆皇帝奉之为至宝,清室代代相传;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御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那枚“三连章”缝在棉衣里。还有,民间相传田黄是女娲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又说是凤凰鸟蛋所变,还传田黄可驱灾避邪,藏田黄者能益寿延年等,这些都给田黄蒙上了许多神秘色彩,故田黄一直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至宝,盛名不衰,身价倍增。而文人学士认为,收藏或使用以“石中之王”为材质的印章,较珠宝、翡翠材质的印章更高雅、更有品位。
田黄目前虽然价格高昂,但我认为其升值空间还是有的,因为田黄矿的田坑已不复存在,源头已经殆尽,加上从古至今存量极为稀少,而挖掘不易,好石难寻,即便有田黄原石被挖出也多不成型,少数大材者也屈指可数,故田黄的矜贵非一般宝石可相媲美。此外,田黄的“天价”只是针对一些极品田黄而言的,很多优质的田黄这几年价格都较为平稳,每克基本在八千至两万元之间,值得收藏,因为田黄好石原本不多,买一块就少一块。
王春云(著名宝玉石学者):
黄玉髓刻章、雕件胜过田黄
田黄在清代以前的中国一直不甚值钱,即使到了明代与皇权有了联系,也仅是作为拥有奇效的粉末用来治病。到了清代,田黄身价陡然百倍。而自2008年以来,田黄价格又突然发力,迅速飙升,宣传的市场价格竟达到了每克五六万甚至一二十万元。个人认为:近四五年货币加速贬值、资源稀缺、商家超越底线的炒作(比如虚假宣传和虚假拍卖等)等,对于田黄市场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消费者对于田黄的认识水平较低,有关田黄的学术研究成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普及,这些也是田黄价格飞涨的重要因素。
自上两个世纪以来,田黄一直被称为“石帝”、“诸石之王”。这有个来历:传说是乾隆一日梦见玉皇大帝给他赐书“福、寿、田”三字,臣下果然在福建寿山找到田黄,于是以田黄在每年元旦祭天,并雕刻印章,而田黄也被喻为“上天所赐”,象征“多福多寿,王土广袤”,这刚好可以宣传大清江山为上天所赐,也契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统治思想。但这个传说并无文史证据作支撑,估计可能是清代到民国时期贩卖田黄的商人的一种一厢情愿的猜想。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收藏家,乾隆皇帝喜欢田黄也是有名的,他先后用田黄雕刻了组印“乾隆御笔”、“所宝惟贤”、“德日新”,也雕刻了小印“信天主人”、“长寿书屋”、“三希堂”等。但我们应该正视的一个事实是:这些都是乾隆的闲章,是自娱自乐用的,不能像他亲自审定的二十五玺一样上升到朝堂和国家法度专用的高度。此外,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现藏的乾隆皇帝三连章,是用一块整石经过精细加工,提出3条石链,每链采一方石印,分别镌刻“乾隆宸翰”、“惟精惟一”、“乐天”印文。人们普遍相信:这章就是用田黄雕刻的,故宫的文物说明文字也是这么写的。大家知道,没有国家文物局的批文,文博系统以外的学者是无法上手仔细观摩和测试其制材的,而只能相信故宫博物院的官方说法。于是,“乾隆田黄三连章”成就了田黄作为“石中皇帝”的美名,田黄因此迷倒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化人、官员、商人和自然历史学者。但是,这套乾隆三连章是1950年溥仪捐献的,北京故宫方面并没有提供宝石学鉴定证据,也没有提供宝石学鉴定证书,甚至连正规的文物材料鉴定程序和鉴定证书也没有,怎么就成了想当然的田黄制品了呢?
在货币快速贬值的今天,红宝、蓝宝、祖母绿、钻石、猫眼、翡翠和欧珀等珍贵宝石升值速度也很快,这是符合经济学规律的,因为这些宝石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们与别的宝石相比,宝石学性质更为突出,即更为美丽、更为耐久和更为稀罕。如果把价格暴涨的田黄和这些珍稀宝石放在一起比较的话,我想:田黄属于低档玉石,无论是美丽方面(如颜色、光泽、水头、质地等)、耐久方面(如硬度、韧性等)还是稀罕方面,都与以上珍贵宝石不可同日而语。别说这些高档宝玉石了,田黄至少在硬度、韧性方面连印度尼西亚产的金色方解石都不如,更不如云南龙陵产的黄玉髓(“黄龙玉”)。因此,田黄在藏石界的地位,无论就刻章还是做摆件而言,都逊于“黄龙玉”。
寿山田黄辨真
六大标准——
在当今炽热的艺术品市场中,利益驱使的造假已是见怪不怪的现象,而价格不菲的田黄也在劫难逃。田黄自从由母矿中分裂出来而后藏于田间,其间历经了数百万年之久,在特殊环境和条件下,田黄逐渐改变它原来的形态、色彩和质地,出现了其独具的外观特征。归纳起来,我们可以从石形、石质、石色、石皮和萝卜纹、红筋等六方面来鉴别真伪。
石形:田黄的外形多呈卵石状,光嫩圆滑,没有明显的棱角。这是由于矿块在迁移滚动过程中,受到溪水不断冲刷研磨的结果。
石质:田黄的质地湿润可爱,为微透明或半透明体。如果仔细观察,会焕发出一种其他石材品种所不具备的迷人光彩。
石色:尽管田黄按色相来区分,有田黄、白田、红田、黑田以及银裹金、金裹银等品种,但无论什么色彩的田黄都是以黄色为基调。比如“红田石”其色近橙黄如桔皮,但绝不可能出现桃红、朱红和血红的色彩;“黑田石”则黑中带赭;即使是被称作“白田”的田黄,也并非纯白如雪,而是白中稍带淡黄或蛋清色。
石皮:多数田黄的外表都有黄色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挂皮,形态变幻无常,也有一些田黄因为色皮极薄,一经雕刻打磨即被清除。需要指出的是:田黄的颜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
萝卜纹: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凡是透明度较强的田黄,肌理往往隐约可见一条条细而密的纹理,其形状犹如刚出土的白萝卜纤维,故有“萝卜纹”之称。
红筋:红筋是指田黄表层偶尔出现的红色筋络,红如血,细如丝,俗称“红筋”,又叫“血丝”。它是田黄在迁移过程中产生的细裂纹,经土壤中氧化铁渗透而形成的格纹。
四项注意——
以上是田黄鉴定的基本常识。当然,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如在众多文字中都提到的“无皮不成田、无丝不成田、无格不成田”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1.古人重德次孚,因此古时的田黄石皮都被视为杂质,古董田黄作品都是不带皮的,所以田黄有无石皮不作为鉴定的硬标准,仅作为参考。
2.许多田黄纹理上肌理带有萝卜纹,但是有萝卜纹的不一定是田黄。例如寿山石的荔枝冻、水洞等都带有萝卜丝纹;许多精品田黄,例如黄金黄田、橘皮红田都不一定带有萝卜丝纹路。
3.红筋是田黄的天然瑕疵,无格无裂是田黄极品。“无格不成田”这一说也只供参考,不作鉴定标准。
4.现在,许多鉴定机构把石头的成分是否主要为地开石作为田黄鉴定的依据,这也是不准确的,因为不是只有寿山石的主要成分为地开石。
另外,鉴别寿山田黄,还需要日积月累的丰富经验,需经常上手把玩,见得多也能知晓一二;遇到自己拿不准的石头,最好请专家帮忙鉴定,谨防上当受骗。
TAG:
田黄每克五万是否仍有升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