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4

探访沉睡中的红石场

探访沉睡中的红石场

采石场 采石场

  一处美丽的风景,背后总是隐藏着一个动人的传说;一个被遗忘的景致,也有说不尽的沧桑.

  石排,一个美丽的莞邑小镇,因拥有了塘尾村、康王庙、龙眼岗贝丘遗址、中坑王氏大宗祠、福隆古塔、埔心古建筑群和燕岭古采石场遗址等多张“旅游名片”,成为东莞文物大镇.有着“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华历史文化名村”光环的塘尾村早已名扬各地,在近日,更是入选为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与之相比,燕岭古采石场遗址显得“暗淡”了一些,她虽然是省级文物,却鲜为人知.

  燕岭古采石场遗址位于东莞市石排镇燕窝村、田边村交界.由于燕岭上产红石,自明清以来被大量开采,然后多次被禁,山体留下了人工采石的痕迹而成为遗址,以“十八房间”、“补天石”最为集中和显著,面积约25万平方米,在附近还发现有光绪年间的摩崖石刻.如今,采石工人早已不见踪影,采石场仍独留在风雨中,历经百年,低诉着沧桑.昨日,记者带着寻古探幽的心情,探访遗址.

  采石最早可追溯至宋代

  在当地文广中心文化组组长李杰松的陪同下,经过一段颠簸的乡间小路后,终于来到了沉睡百年的燕岭古采石场.下车后,再经过一段杂草丛生的小路,才看到采石场的“庐山面目”:果真是碧水深潭、丹崖峭壁的类石林奇景,胜似天工.眼前一片绿野,鸟儿在石山脚下的树林欢啼,微风迎面拂来,周围十分幽静,远离了城市的喧嚣.

  在不远处,鲜红的岩石被一块块地割走,形成了一个个长方形房间,由于日积月累,房间里积满了水,形成了深水潭.李杰松告诉记者,这就是“十八房间”.其实,从石壁上留下的痕迹判断,石块大多是被一块块地剥下来,形成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窟窿,大的长宽约为五六米,高达二三十米,小的长宽一米不到,高只三四米,而且从数目上来讲,远不止十八间房,李说,这是当地的老百姓起的,按古人的说法,数字三、六、九代表数量多,十八则更多了.

  采石场属典型的丹霞地貌,产红砂岩,最早的开采年代无法确定.但是,据史料记载,在明代洪武十七年(1384年)南海卫指挥常懿建设东莞城时,已大量使用红砂岩.如今东莞城不复存在,只剩下市区的西门楼(也叫承恩门).西门楼所见之处,如基石、外墙均是由红砂岩构筑而成,而整个广东的红砂岩采石场遗址有2处,一处在广州番禺莲花山,另一处就在东莞燕岭,所以从就地取材因素考虑,开采年代应比明代还早.

  而在前几年,东莞修建环城路时,曾发掘出了几座宋墓.墓室是用红石建造的,省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便推断,燕岭最早的开采年代应该可以追溯到宋代.

  这里的山石鲜红,质地坚硬,在现在要想将一块块长方形巨石剥下来很不容易,更不用提在古代了.但是,古人自有土方法.遗址石壁上的钎痕一条条清晰可见,可以判断,古人是用铁钎往石山里密密麻麻地打上一排排的孔,然后再将巨石撬走.李说,开采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露天开采,就是在石头外面打孔开采,还有一种是矿房开采,就像是开采煤矿一样,在山体里挖出一个洞来,再在里面开采石头.

  石壁上多处凿刻的数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有“廿三八十、廿四染十、廿五八十、初四八十……”.原来这是采石工留下的“记数本”,记录的是某日采石的数量,“廿三”、“廿四”代表农历,后面是采石的块数.

  在两个房间之间,会留有一段断壁残垣,高约十多米,宽约五六公分,这是采石工的“地盘”分界线,石壁两边分属于不同的采石工,不能越界开采.

  石排因采石而得名

  广东有丹霞地貌的地方不多,除了燕岭外,现在的韶关、佛山西樵山、番禺莲花山都有.但是燕岭产的红砂岩杂质少,结构紧密、硬度大,而且颜色更加鲜红,象征喜庆,特别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所以古时从燕岭开采出来的红石,主要运往东莞及珠三角其他地方,用于城垣城楼、祠堂庙宇、宅第民居、牌坊亭台、桥涵井泉、村落巷道等,或用做建筑基础、门窗框架、支柱以及装饰性的石雕、石匾、石台、护栏等等,或用红石铺路、铺地,形成了珠江三角洲一带古村落、古建筑特有的红砂岩文化.广州建造南越王宫博物馆时,也被特许开采了部分红石.

  燕岭临近东江,李推断,开挖出来的石头应该是通过河运,再运到各地.

  有个关于石排镇得名民间的说法.“石排”最初出现是在《东莞县志》中,据记载,石排是因“清初,形成石排圩,地表石脉成排”而得名.这恰好说明,明朝崇祯后大规模开采红石山,并供应到附近的州、府、县建筑所用.由于红石质地好,产量大,可谓是当地的“特产”,形成了口碑.当时人们为方便指认红石山这个地方,就将一排排的巨大石壁比喻作:“石排”,后经相传,便将当地命名为“石排”.

  多次被明文禁止开采

  燕岭古采石场遗址是东江南岸丘陵中段的一部分.东江南岸丘陵东起石排镇横山村下宝潭自然村北,西至茶山镇京山村,长约8000米,宽约500米,海拔高度为40米.燕岭几乎与东江平行,每当东江洪水泛滥,燕岭便是最好的天然屏障,挡住洪水的侵袭.

  现在的石龙、茶山、东坑、横沥、企石与石排都为冲积平原,除了石排有燕岭这座大山外,其余各镇都没有大山.且燕岭山为石头山,山石颜色鲜红,自古以来就被当地人认作是东莞的“龙脊”,也即是“龙脉”.

  由于开采红石过盛,当地人认为会破坏这条“龙脉”,于是在明清时,政府几次下令禁止开采.如明代崇祯年间,约在1627年前后,一位名叫王应华的当地人成功考取了进士,请假衣锦还乡时,乡民向他诉说燕岭山的重要性,托他上书当时的县令李模,随后,政府下令禁止采石;清康熙年间,石排人黎之纲也上书地方官府,再次禁止采石.清朝后期,出现了水泥和花岗岩作建筑材料,这时红石开采之风稍减.

  建国后,为适应大规模水利建设需要,石排公社在燕窝岭脉段复办石场,爆破开采块石,供建筑涵闸及堤基需用.20世纪80年代,农村大量建房,燕窝乡政府继续办场,承包开采,年产红石块约4500立方.由于矿石开采破坏资源生态,80年代末,政府下达不准开采的文件,保护生态资源环境.

  1989年5月31日,燕岭摩崖石刻被公布为东莞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石排镇政府发文禁止开采燕岭红石;2002年7月17日,燕岭古采石场遗址被公布为广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女娲补天留下一石

  在距离“十八房间”百米远,有一个采石遗存的石柱,高约30米,约30度的角度倾斜,这块便是“补天石”.传说远古时候,女娲娘娘炼石补天,要挑7种颜色的石头,其中就选中了燕岭的红石.等炼好彩石后,还遗留了一块没用完,先民就把它叫做补天石了.

  离开这里,上车再开约5分钟,穿过一条太和路,沿着燕窝村里的绿道,不久便看到燕岭摩崖石刻.石刻位于燕窝村西边村小组西南部古采石场石壁上,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东莞石龙富商孙奭赞颂燕岭古采石场遗址风光的题词和诗文:“文卿大雅,身广体胖.结庐燕岭,万物静观.池鱼逐荔,花鸟啼红.千林明月,叠嶂清风.与人同兴,佳景时逢.高山仰止,书赠铭峰.咸钦燕岭,大清光绪岁次庚寅闰二月谷旦子昌孙奭敬题并书.”摩崖石刻至今保护完好,为阴刻行书,书法雄强俊逸,字形巨大壮观,其中“咸钦燕岭”四个大字皆超过2平方米,高均超过2米,宽超过1米.

  只停留在保护层面

  据了解,目前,石排镇公布了燕岭摩崖石刻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内禁止开采和加建建筑,还专门成立了文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燕岭古采石场遗址的保护和管理.

  遗址已然没有再被开采的痕迹了,同时,它虽然头顶着省、市文保单位的光环,但是遗址内也没有建起供游客游览的线路,附近也没有景点配套设施.有专家曾建言,燕岭古采石场遗址公园可以与塘尾、南社等古村落、东莞生态园、绿道旅游形成互动衔接,建造成以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为特色的旅游线路,促进东莞的文化旅游业.

  沉睡多年的遗址作为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采取红砂岩的重要采石遗址,也是珠江三角洲丹霞地貌的典型实例,由于资金不足,目前仍在“沉睡”,景点只停留在划线保护的层面,而对其开发、利用还谈不上,更谈不上与石排镇其他众多的旅游景点“平起平坐”,难免有点“禾秆盖珍珠”了.



来源:新浪收藏


TAG:探访沉睡中的红石场 翡翠 翡翠手镯 中国翡翠网 翡翠新闻

岫玉与绿松石鉴识

岫玉与绿松石鉴识

  岫岩玉简称“岫玉”,因产于辽宁省岫岩县群山中而得名.岫岩玉含有透雨石玉及蛇纹石玉两种玉料.成书于汉初的《尔雅·释器》载:“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玗琪焉”,有学者考证“珣厅琪”即指今天辽宁的岫岩玉.岫岩玉开采使用较早,红山文化的玉器用料据测定多为岫岩玉.岫岩蛇纹石玉硬度为摩氏2.5度~摩氏5.5度,比重为2.5~2.8.岫岩蛇纹石玉透明度高,质地细腻,性软而脆,带有油脂光泽.颜色通常以青绿为主,也有青黄、白、深绿、黑灰、暗红等杂色.

  绿松石一名始见于《清会典图考》,书中有“月坛用绿松石”一词.绿松石使用很干,在新石器时代就被人们发现利用.距今约5000年的河南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有绿松石鱼形饰物出土.大汶口文化也有镶嵌绿松石的指环出土.在黑龙江流域的青铜时代遗址中,也多有绿松石饰品发现.绿松石颜色通常呈天蓝色,还有湖蓝色、淡蓝色、绿色等,并有分布不均的白色、黑色斑点,质地较硬,不透明,有蜡状光泽.它在中国的主要产地是湖北、陕西、河南等地.市场上有很多假松石,由于上面没有铁线,因此比真品光亮.这些假松石有玻璃质的,还有用岫玉炝进绿色的,甚至还有瓷制的.




来源:新浪收藏


TAG:岫玉与绿松石鉴识 翡翠 翡翠手镯 中国翡翠网 翡翠新闻

岫岩极品:斑斓花玉

岫岩极品:斑斓花玉

  古人云:“玉入其国则为国之重器,玉入其家则为传世之宝”.岫岩极品斑斓花玉,产于中国辽宁省岫岩,岫岩县是一个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藏家聚气的风水宝地.经过亿万年的自然演化,凝聚了千万年的日月山川之精华,从而蕴育产生了闻名于世的国宝珍品——岫岩极品斑斓玉.

  岫岩这片土地古老而久远.大约在20多亿年前的远古中生代,由于地层褶皱突起,海水退却,地壳激烈运动,在巨厚的富镁碳酸盐岩质的白云石岩层中,含硅的热岩浆,沿着构造裂缝和层理上升,在中低温条件下,热岩浆液交溶冷却变质,从而产生蛇纹质玉石矿体.因此,镁和硅是玉石的主要化学成分.岫岩地层属华北地层区辽东分区,出露地层有下元古界辽河群、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石炭二迭系、中生界上侏罗系和新生系第四系.独特的地质构造为千年璞玉的衍生形成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岫岩玉石生成于10亿年前的远古代,被古人利用于2万年前,岫岩玉文化形成于8000年前,可以说岫岩玉是承载着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奠基石,是中国玉文化的先锋,堪称“中华第一玉”.

  岫岩极品斑斓花玉属岫岩蛇纹软玉种,摩氏硬度为4.5-5.5,其化学成分为氧化镁42.1%,二氧化硅43.8%,氧化钙0.15%,三氧化二铁0.64%,结晶水11.71%,耐火性达到1500-1600摄氏度.斑斓花玉以其质地温润、晶莹、细腻、坚韧,透明度好,颜色上乘、变化多端而成为理想的玉雕材料.其出产自岫岩县西北部的哈达碑镇玉石村的中心矿代内,此处自古即被美称为“花玉山”,是岫岩玉矿中唯一的一座优质“斑斓花玉”矿.就斑斓玉这一特殊品种,花玉山现有储量占世界现有探明储量的90%以上,可见其市场的独有及罕有程度.

  岫岩斑斓花玉系名贵玉石特产,她有别于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岫岩花玉,其具有品质更为优良、色彩纯度更高、成色更为恒久、体积更为庞大等优点.经实际开采探明,斑斓花玉多产自深山根脉之处,且大部分被浸于清澈寒冷的山水之中,其玉质表面呈油脂玻璃光泽,质地结构致密,水头足、不易跑色,抛光度好,可雕性强,色泽极为艳丽丰富,绿、黄、白、蓝、红、褐、橙、黑等多种颜色形成变化多端的天然花纹,或形成红、绿、蓝大幅色调的和谐过渡,充分体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天然之妙,一石一款、佳趣天成、绝无雷同,奇特美丽的花色给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遐想及鉴赏空间,从而愈加弥足珍贵.在玉雕加工方面,玉雕大师们可具有更大的创作发挥空间,因料施艺,剜脏去绺,俏色巧用,化瑕为瑜,使美玉与高超技艺的完美结合达到一种至高境界,且开采中往往块度巨大、惊世骇俗,百余吨级的上等玉料亦不足为奇,这是其它玉材所无法与之相匹敌的.

  同时,随着国内玉石珠宝市场的方兴未艾、如火如荼,人们在传统的审美基础上,更加追求个性的标新与张扬,众多收藏业者一改以往追求单一的疲劳审美,寻找玉石领域的全新着眼点,岫岩极品斑斓玉以其独特的优势品质日渐为人们所瞩目,震惊世界的鞍山玉佛苑——世界最大玉佛、余姚“天下玉苑”——中国目前最大的玉文化主题公园等一大批工程项目即是最有力的实例佐证,市场价格一路攀升,成为业界投资收藏领域的时尚新宠.




来源:新浪收藏


TAG:岫岩极品:斑斓花玉 翡翠 翡翠手镯 中国翡翠网 翡翠新闻